时下正值三伏天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。太阳像个巨大的火球,毫不留情地炙烤着每一寸土地。集团公司装置区内,承载着安全、稳定、高负荷连续运行的设备在高温下“喘着粗气”。在动力车间,一场与高温的“降温战”早已打响。
7月20日下午,集团公司劳模姬七一带着测温仪、测振仪等穿梭在设备之间,轴承温度、冷却水量、润滑油质……他在巡检本上密密麻麻记着数据,“每趟巡检都不能放过任何细节,对于重点设备更要‘摸透脾气’,温度稍高就得赶紧想办法。”这是车间“全员盯防”策略的缩影——从车间技术员到岗位操作工,每个人的巡检清单上都多了“防暑项”:安全员检查消防设施时会额外查看降温喷雾是否完好,中控室员工每小时记录一次运行参数,连打扫卫生的师傅都养成了顺手关紧厂房门窗的习惯,“可不能让冷气跑了,设备‘凉快’了才好干活。”
在2号送风机旁,青工张跟潮对照着“高温时段测温表”记录数据,“每两小时测一次,温度超过60℃就得启动冷却系统。”这些设备不仅有专属的“降温档案”,还配备了临时冷却风管道,像给设备搭起“遮阳伞”,确保在持续高温下不“掉链子”。
“既要降温,还得省劲。”班长徐涛指着锅炉乏汽回收系统说,“夏天水汽蒸发快,这套系统正常运转,一天能回收几十吨水,既环保又省成本。”在有空调的配电室,门窗玻璃被仔细检查过,不让漏过一丝的凉气;没有制冷的厂房,操作工们巧妙利用装置布局,打开对流门窗让自然风穿堂而过,“风扇对着设备吹,人也能沾点光,一举两得。”
面对三伏“烤”验,动力装置区的每一台设备温度都被稳稳控制在安全范围内。从全员参与的细致巡检,到关键设备的精准防护,再到节能降耗的巧思妙招,动力车间用实打实的措施,给高温下的生产装上了“降温阀”。这场三伏天的“降温战”里,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,却藏着每个员工对安全生产的坚守——毕竟,设备“不中暑”,生产才能“不掉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