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彬州公司的生产一线,提起席海的名字,各车间的同事们总会竖起大拇指:“那可是能在高温高压下‘缝补’风险的狠角色!”这位有着八年带压堵漏经验的检修干将,手上的老茧和烫痕印记,都是他一次次与隐患“过招”的勋章。

11月4日17时30分,3号锅炉循环水管线突发泄漏,冷却水波动直接威胁风机安全运行,随时可能引发设备停车。席海接到任务后立刻赶到现场,蹲在没过小腿的积水坑里排查漏点,凭借经验判断:“管壁太薄,不能直接焊接,得做专用卡具注胶封堵!”
没有合适的空心管材,他就盯着车工用实心棒料一点点掏空,全程把控0.5毫米内的精度;坑底泥泞湿滑,他索性趴在管线上安装卡具,螺纹滑丝了就趴在泥水里用丝锥修复,手指划破也浑然不觉。深夜注胶时,他紧盯压力表,从0.3兆帕逐步加压到1.2兆帕,边注胶边敲卡具听声音,确保胶液填满每一道缝隙,最后反复检测无泄漏,这场18小时的攻坚战才终于落幕。

这样的紧急任务,对席海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。去年夏天,乙二醇500工段催化装置高压油管突发爆管,热油带着刺鼻气味喷涌,周围温度瞬间升高到五六十摄氏度。席海穿上厚重的防火服,顶着高温近距离操作。先设置临时引流管降低压力,再精准安装封堵卡具,整个人在防火服里闷得大汗淋漓也丝毫不敢分心,最终在40分钟内成功堵住漏点,避免了一场重大生产事故。
还有一次,供暖季前夕,厂区外的主供水管线破裂,零下十几度的严寒中,冰水混合着泥浆四处流淌。席海带领团队赶到后,先在泄漏点周围搭建保温棚抵御寒风,再跪在冰水里清理漏点杂质。由于管线埋深浅、空间狭小,手持电动工具无法作业,他就用手锤和凿子一点点修整管线表面,双手冻得僵硬发紫,仍坚持完成夹具安装和注胶,保障了生活区所有职工的供暖不受影响。
“堵漏不仅是技术活,更是良心活,每一次出手都要对设备安全负责。”席海常说。他带徒弟时,不仅教测量、制卡具、注胶的技巧,更要求“眼要尖、手要稳、心要细”,每次模拟训练都要还原真实险境,培养应急能力。
从高温的锅炉旁到严寒的管线边,席海用一双巧手消除了无数隐患,用坚守守护着生产的平稳运行。那些滴落的泥水、磨破的工装,都是他践行责任的最美见证。




陕公网安备 6105900200000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