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大检修专题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专题报道 > 2025年大检修专题
三期检修 | 指缝“抠”真金 修旧利废效益显
发布时间:2025-07-09     作者:杜蕊 庄林       来源:双甲车间 生产部      分享到:

设备轰鸣戛然而止,电流指针悄然归零,空气仿佛都凝固了片刻……骤然,铿锵敲击声与嘶嘶电焊声刺破了宁静。目光所及处,检修工人们的身影在设备投下的巨大阴影中活跃着,他们挥动着沉重的工具,专注地剥离着棒磨机上的一颗颗螺栓,用辛勤的汗水生动践行着陕煤集团“四种经营理念”。

c86cc010207880e59242fb9c2dabc23.jpg

精算为犁协同耕,抠挖成本“效益田”

螺栓密封压套是保障棒磨机高效制浆的关键屏障。因其单价低廉,在庞大的备件消耗中常被视为微不足道的“小角色”,以往检修时通常直接换新。然而一旦数量累积,其更换成本便会积少成多。对此,公司积极统筹规划,严格落实“一项目一核算一分析”机制,协同双甲车间、机械修造部技术骨干组建攻关小组,对同机型设备自修和外委维修配件消耗量、费用等关键指标进行多维度对比分析,同时深入钻研,对数千个旧密封压套进行了精度筛选式“选秀”,目前驱动故障主要集中在棒磨机筒体前10排区域的密封压套,而其他侧面仅表现为钢垫片的轻微磨损。基于这一精准定位,降本增效工作便有了清晰的着力点。

精筛细选“微利”起,巧手修复焕新生

修复再利用密封压套,正是从细微处着手、向管理要效益的务实举措。为此,攻关小组深入剖析螺栓密封结构及失效机理,运用专业工具对旧压套进行损伤程度、变形量、表面磨损及密封性能等“二次体检”。针对不同损伤类型制定精准修复方案,对轻微磨损钢垫片进行研磨抛光处理,恢复其密封性能;对老化失效螺栓套件予以割除并更换;修复后严格实施打压测试,确保各项性能指标均满足新件要求。通过建立“筛选-评估-修复-应用”的闭环流程,实现资源价值的最大化释放,这套“精修细选”的方法,成功挽救了大批濒临报废的旧压套,赋予它们重返岗位的“通行证”。

602cfacbc0a29d8dec2fa6a3cd11e9b.jpg

精修细检见真章,“颗粒归仓”入人心

检修时,拆除这些螺栓犹如一场攻坚战,千斤顶、电气焊、大锤等“十八般兵器”悉数登场。检修人员蜷缩在逼仄的缝隙中奋力挥动工具,力求速战速决。拧螺丝、持钳敲打、现场调度……众人争分夺秒,汗流浃背。正在核查密封压盖的设备技术员胡启权工装早已浸透。“安师傅,那个配件别扔,把上面的螺丝和其他零件拆下来还能再利用!”他指着安志强手中的螺栓喊道。

“四种经营理念”已内化于职工言行,降本增效成为三期装置检修的常态。这些看似微小的改变,聚沙成塔,最终转化为可观的成本节约,更揭示了一个朴素真理:唯有打破惯性思维,树牢全员“紧日子”思想,于毫末处深挖潜、在协作中求极致,方能让积小流以成江海,汇聚成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