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层动态
您当前所在位置是:新闻中心 > 基层动态
水汽车间:青锋淬火 碧水丹心
——记工艺工程师董宝山
发布时间:2025-09-19     作者:魏俊聪       来源:水汽车间      分享到:

在渭北高原西部、地处秦陇咽喉要道的彬州市新民塬上,钢铁塔罐耸立,管廊纵横交错,现代工业的脉搏在这里强劲搏动。在这片热土上,水汽车间青年工程师董宝山用十二年的坚守与创新,在供排水系统间书写着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。

初心如炬:黄土坡上走出的追梦人

1988年出生于甘肃武威的董宝山,自幼沐浴着西北人特有的坚韧与执着。2010年,怀揣化工梦想的他入职,从此扎根供排水系统,2011年参与集团公司三期项目建设、2017年参与废水装置扩能改造、2019年完成彬州公司水系统从图纸会审到投产调试的全流程技术管控,开启属于自己的奋斗历程。

“每一滴水都值得珍惜,每一度电都关乎效益。”这是董宝山常挂嘴边的话,也是他传递给青年团员的务实理念。从操作工到工艺工程师,岗位在变,但他那份“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”的工匠初心从未改变。

董宝山巡查循环水泵.png

青力青为:技术攻坚的“急先锋”

在同事们的眼中,董宝山是个“爱较真”的人。他的办公桌上堆满图纸与技术资料,电脑里存着历年运行数据。他常说:“搞技术既要钻得进去,也要走得出来。”

地处海拔1200余米的新民塬,水资源不如渭南本部丰富,对水循环系统的要求也更加高。作为一名党员,董宝山始终冲在创新前沿。他参与主导的循环水系统整体节能优化改造项目成为行业标杆。期间,董宝山带领青年团队日夜奋战,通过数据分析,解决系统阻力大、换热器控制不合理等问题。优化管网后,效率由87%提升至91%。最终实现年节电4000万度。

团青引领:技术传承的“播种机”

作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专家,董宝山深知青年人才的重要性。他主动承担“传帮带”责任,成为车间团青工作的中坚力量。他编制《水处理装置培训教材》《安全操作规程》等,为青年员工提供“成长路线图”;组织技术讲堂、实操培训,倾囊相授;创建技术攻关小组,带领青年攻克难题。

《水资源梯级分质利用》项目中,青年团队创新活力充分释放。通过分质用水,中水回用率提升至87%,年节水超40万立方米,外排水量也大幅度降低,污染物超低排放,年经济效益达619万元。

至今,董宝山已培养工艺骨干30余人,特种作业培训通过率100%。“一个人的力量有限,团队的力量无穷。看到年轻人成长,比我自己成功更高兴。”

绿水青山:绿色发展的“践行者”

“环保不是负担,而是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。”董宝山是这样说,也是这样做的。

自从成为工艺工程师之后。他通过推行中水回用系统大幅提高中水回收利用率,同时推动排污水质处理,在确保污水处理装置、中水回用装置运行稳定的同时,倡导一水多用,进一步优化水平衡、盐平衡,企业年减排COD超50吨,排放量远低国家标准排放数值。为公司荣获“国家级绿色工厂”贡献重要力量。

如今的他依然每日穿梭装置区,查看设备、分析数据、指导青年。脚步踏实,目光深远。“我只是做了该做的事。”面对年度先进工作者、年度环保先进个人、安全生产先进个人等荣誉,他总是谦虚。在新民塬的晨曦中,董宝山的身影与管廊塔罐融为一体,绘成一幅动人的工业画卷。